分类 智能家庭 下的文章

ProXmoX VE 添加物理硬盘到虚拟机

一、获取物理磁盘信息

1. WebUI方式获取
在添加物理磁盘之前,需要先确认其标识(ID)信息,然后根据此信息来确认其设备文件的路径和名称。

pve001.png

如上图:ST93320325AS 这块硬盘

Model:ST93320325AS

Serial:5VEN7M35

2. CLI方式获取

在shell下输入:

安装 lshw

apt-get update

apt-get install lshw

磁盘ID来列出所有的磁盘设备

lshw -C storage -C disk

pve005.png

ata 表示接口方式,通常有ATA、SATA,SCS和SASI等类型。IDE和SATA接口一般为“ata”,SCSI及SAS接口一般为”scsi“。

也可以用 ls -l /dev/disk/by-id/ 查看

二、添加物理磁盘到虚拟机中

需要在shell下通过CLI的方式来添加,

使用的工具为qm(Qemu/KVM虚拟机管理器),

通过命令”set“来设置物理磁盘到虚拟机中。

qm set <vm_id> --<disk_type>[n] /dev/disk/by-id/<type>-$brand-$model_$serial_number

vm_id : 之前创建虚拟机时指定的。

<disk_type>[n] : 磁盘的总线类型及其编号,总线类型可以选择IDE、SATA、VirtIO Block和SCSI类型,编号从0开始,最大值根据总线接口类型有所不同,IDE为3,SATA为5,VirTIO Block为15,SCSI为13。

”/dev/disk/by-id/<type>-$brand-$model_$serial_number” : 为磁盘ID的具体路径和名称。

按照我硬盘的参数举例:

qm set 100 --virtio1 /dev/disk/by-id/ata-ST9320325AS_5VEN7M35

pve003.png

简易抓取小米设备token

因為米家设备加入HA 需要查token
上网收集了很多方法有需要root手机,有模拟器加文件管理器还要上传网站解码等
有位俄国大神修改了米家APP,可以很方便的查询米家设备的token了

俄國作者blog
http://www.kapiba.ru/2017/11/mi-home.html#more

兰奏下載連結
MiHome_5.4.63_vevs.apk
https://www.lanzous.com/i3pb7lc
MiHome_5.5.6_vevs.apk
https://www.lanzous.com/i3pb4qj

MEGA下載連結
https://megaupload.nz/ZcA5m2aand/mihome_rar解壓密碼: mihome

查token的米家APK下載(版本5.4.63)
https://1drv.ms/u/s!AitCBpqMIxNs92g4vWo2EgcMpLvV

可收容不同地區米家設備(5.56修改版)
http://za.kapiba.ru/files/MiHome_5.5.6_vevs.apk

注意:修改版米家app不能和原版app同时安装,也可能有资料外泄等问题,所以要不要使用请自行决定!

斐讯TC1智能排插——刷机

斐讯TC1智能排插功能

远程控制,wifi+4G,一个总控6个分控,通过APP实现对每一个强电插口进行限时、定时和倒计时的开关控制。

USB充电,三个普通USB充电口,单口最高2.4A,一个快充USB充电口,支持QC3.0/AFC/FCP等充电协议。

电量统计,通过APP查看电量的使用情况,6口+4USB全部统计,可惜不支持分统计。

收纳功能,有人觉得这个很重要,有人觉得占地,都对,只是用途的需求点不同。

安全防护,4KV抗电涌设计,专业防雷保护电路,保障电器安全。

5ccd99474fbdc9306.jpg_fo742.jpg

上述功能全部基于APP可正常连网运行的状态下,可惜在18年底斐讯凉了之后关闭了服务器,使得TC1变成了一个废物,啥也干不了,只能变身为一个仅为一个总控开关的带有4个USB充电口的具有收纳功能的排插使用。也正是如此,经过近1年的“沉淀”,TC1在闲鱼的价格已经跌倒了64包邮的份上了。

也许是婓讯事件的波及面太广了,勾起了部分程序人员的挑战,在大量的实站过程中找到了灵感,并一举推出了zTC1固件,感谢作者a2633063对TC1的再次开发,使得TC1得到重生,更换固件后使用一切正常,及时消除bug,越来越完美,而且比之前还要稳定。

斐讯TC1智能排插个人固件项目

5ccd48f9717612337.png_e680.png